泛亚电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正式启动至今已是第九个年头了,经历了初期的兴奋、过程中的困惑以及艰难探索与跋涉的实验区,逐步走向了冷静和理性。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年度,人们开始聚焦课堂,关注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育质量。从课改初期对新型教学方式的表面形式的模仿到关注课堂教学实效,表明了基础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正一步一步走向关注教育的本质和内核。
在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1995年和1999年的调查中,日本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别排在了世界第三位和第五位。但同时,相关问卷显示日本中学生讨厌数学的比例位居世界第二,讨厌理科(科学)的学生人数比任何国家都多。这一结果当时曾引起日本社会的强烈震动。日本教育界没有为他们取得的第三名、第五名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反而因为他们的学生对数学和理科学习的厌恶而感到潜伏着巨大的教育危机。由此,日本启动了课程改革(即现行的课程)。日本教育界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是他们当时真正需要关注的真问题。
那么我国呢?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乱收费、择校、校园安全、辍学率、学校危房改造、学习动力、学业质量……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并牢牢抓住的核心和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根本意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任何原因而淡忘的,更不能在忙碌和功利面前乱了阵脚。
比如,教育部门曾三令五申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排名、分班。很多校长、教师却认为根据考试成绩分班恰恰可以实行所谓的“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而出现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正是忽略了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在一个教室或集团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与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编成不同的集团或班级开展学习活动,两者实际上有着根本意义与价值追求的不同。因为,学校绝不单纯是学科学习的场所,也是展现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个性的场所;是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成长经历和背景、个性有差异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场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的最大不同或优势正是可以使这些在个性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培养民主精神、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我们需要提高教学效益,但追求教学效益不能以无视或牺牲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尊严,不顾学生品性的养成为代价来换取。
所以,在面对质量、效益以及基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时,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学校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奇妙与乐趣,理解学习的意义的场所;是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掌握生存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场所;是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尊重,培养民主精神的场所。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没能做好,那么泛亚电竞,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关注、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凝聚了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期望。对照改革的目标,对照教书育人的责任,我们落实了哪些?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首先澄清并进行反思的。
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学校面临的当务之急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基础教育的管理必须分类指导,分类要求。
据报道,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对中美高中生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考察,面对主持人给出的“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这几个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学生除了一人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金钱”,有的选择了“权力”。
在“制定对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这一环节中,中国高中生以“爱的传播,和平的宣传”为主题,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入手,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吟咏茶马古道,用古筝、钢琴、箫等乐器配乐朗诵的方式,表达对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贫困儿童的关爱。最后提出建立以“和平”为主题的网站和扶贫研究会;依靠义演募捐;组织帮助贫困儿童的主题之旅;在赞比亚的一个小镇建立希望小学等计划泛亚电竞。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从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每项的具体预算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合成一个团队,整个计划可行性很强。(据《中美两国高中生的“对线期,萧淑珍文)
节目播出后,很多人在网上批评中国学生浮华、虚无缥缈、不务实,参与节目制作的学生也接受采访,诉说了一些委屈。虽然一台节目并不能代表我国的高中生,但笔者认为至少我国学生的表现是诚实的,是我国文化传统和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和基本状况的反映。面对理想和精神,更倾向于追逐金钱与权力,他们感受到的现实社会和实际生存环境或许就是这样的;需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由于缺少经历与体验,手段和方式很贫乏,于是只能更多地作情感上的呼吁和施展个人的才艺。我们的学生“差”在哪里?知识是扎实的,但仅局限在对祖国悠久历史的了解;自身的素养则体现在吟诗弄赋、吹拉弹唱等个人技能上。我们“差”在缺少独立思考,缺少智慧,缺少行动意识与能力,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和本领。出现这种状况,除了社会、文化的因素外,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促使我们思考我们需要或期待的未来公民是什么样的?也令我们反思我们曾经或正在追求的一些“效率”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更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迎接未来的挑战是否做好了准备?
12年,我们给了学生怎样的教育。12年的基础教育固然需要教给学生许多知识、概念,但更重要的应该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走出高中校园的学生形成基本的思考与分析、判断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
2008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面试试题中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网络、电脑技术是否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鸟巢’的钢结构是否浪费材料?”、“你对博客文化发展的看法是什么?”、“学术自由是否重要,应该怎么实现?”、“赌博在中国内地是否应该推行?”、“你对丁克家族的看法?”、“你对星巴克开到故宫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充分表明了高校关注与选拔人才的焦点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亟需进一步重视与加强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毫无疑问,首先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不能使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学生在作文中所写的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和他们真正想表达的内容,那我们的语文课意义何在呢?如果我们的学生读了若干年文学作品,但却没能形成从文学中汲取力量、寻找慰籍的习惯与能力,只会背诵文学常识却不喜欢文学,学文学只是为了应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本末倒置。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自主探究的兴趣、欲望、空间及能力,失去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身陷题海或厌恶学习,这样的教学谈不上质量与有效。
基础教育的问题,光靠基础教育自身是难以彻底解决的。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召唤和社会的需求,力图对课程功能、结构、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及管理等触及教育核心和本质的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脉相承。但课程改革进行了近
9年,人们发现很多问题仅靠课程改革自身仍然难以解决。这是因为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实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课程改革与师范教育改革的统筹协调;课程改革与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内容改革的统筹协调;课程改革与人才选拔和学校、干部评价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课程改革与社会宣传、舆论引导的统筹协调,此外还有农村与城市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等的统筹协调等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如果没有整体的统筹协调意识和周密的规划与行动落实,课程改革必然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泛亚电竞,加强全面统筹,推进课程改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课程改革是一项持续的工程,需不断调整、完善、推进,制度化的建设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由于改革成效的显现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急功近利、观望回避都不是有作为的课程改革参与者应持的态度。以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是保证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配套工程是关系到教育的长远发展与保证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经费、政策上的充分支持是维系这一继往开来事业的命脉。课程改革呼唤民主、科学、开放的教育管理机制,同时,通过改革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的民主、科学、开放的工作运行机制正是改革的追求,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向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