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教育的对白:朱永新对话麦克法兰》朱永新 [英]艾伦·麦克法兰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与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之间的对线年BBC策划的纪录片《中国式学校》而生,前后长达五年;既有面对面的交谈,也有相互之间的邮件往来。他们就教育的本质、童年与阅读、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创新与未来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的思维碰撞。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既能读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也能品味出世界教育发展演变的共同脉络。
除非迫不得已,我国的家庭很少会在孩子很小时就让其离开父母,到学校里过寄宿制的生活。但在英国,让孩子进入寄宿制的学校过与家庭不一样的学生群体生活,就是一种文化和传统。不过在外显的教育途径差异的背后,却有着相同的教育信念: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与个体一生的幸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有一句俗话:“三岁看大泛亚电竞,七岁看老。”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幼儿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这一成长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艾伦自己也说,他现在的样子在八岁左右就基本呈现出来了,他的性格、兴趣、智力大概在十二岁就基本形成了。
英国的科学家在二战结束之后的1946年启动一项大规模家庭养育研究项目,这项研究前后跨越五代人,涉及7万多个家庭,收集了海量数据泛亚电竞,并产生了超过6000篇学术论文和大量书籍,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结论。比如说,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重大。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他们3岁的时候,在教育测试上就要比富裕家庭的孩子落后一年。比如说,从小拥有负责任、关心孩子的父母,孩子的成长之路就会更加宽广。孩子的成长并不完全依赖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而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关心和支持。比如养成倾听孩子诉说、真切地回应他们的习惯;引导孩子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孩子为快乐而阅读;指导孩子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保持身心愉悦等。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与孩子今后有怎样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
家庭和学校原本是有分工的,各自承担不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更多是培养孩子的人格、道德、习惯,学校则以传授知识为主。但随着很多家长让孩子“居家求学”以及各类学习资源更加便捷地获取,未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分工会逐渐淡化,两者的功能会相互融合,父母会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育过程中去,学校也会在家庭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未来的教育,将呈现家庭、社会、学校以孩子为纽带,通过合作共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新格局,这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教育,其所遵循的教育目标都是一致的。对个体来说,就是要让其学会生存,以便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都能成功生存。对社会来说,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
因此,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使用学习工具,学会如何思考。学生走向社会时,会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学习一般的通用技能,还要学习各种社交技能,例如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拥有自信、如何发挥创造力、如何领导和被领导等。
学校的课程需要加以重新梳理,目前知识传授类的课程占比太大,与学生走向社会相关的“人生”技能的课程与实践太过贫乏。比如说全球意识、团队合作和体验不同生活的能力、创造力和调查技能等,都需要在学校课程的建设中加以重视。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办学自主权,在课程建设方面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比如说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在运动中与人合作,让学生学习如何与人沟通,提高情商。这跟思想教育是很类似的。艾伦在对话中特别谈到了跳舞,认为跳舞是在骑自行车、游泳和跑步之外,练习平衡和举止仪态的重要手段。对男孩来说,这种仪态的教育相当于女孩所上的芭蕾舞形体课。跳交谊舞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男女双方在互动时的角色差别,跳舞时,一方主导,另一方被主导,一推一拉之间演绎了主动和被动的角色。
比如说,艺术课程并不局限于美术、音乐,要将艺术教育与更现代的交流形式相结合。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获取的全部信息,有3/4来自视觉媒体,如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艺术课程自身的创新很关键,学校要创设解释视觉影像相关的课程以及教授创作电影的方法,不仅要教孩子们学习如何编辑拍摄与把电影放到网络,还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进行分享。要让各方意识到,艺术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交流形式,而且对我们日益发展的视觉文明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原本不敢想象的教育情景走进了学校,走入了课堂,比如说自适应学习平台、智能助手、增强现实技术……在提升教育教学效益的同时,也在悄然地改变学校的结构和教育的生态。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人类已经从口语、写作、印刷、电影进入了数据这第五大时代。
艾伦提醒我们要关注信息和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使用技术的方式泛亚电竞。它不是替换或破坏现有的系统,而是增加新的维度和深度。就像我们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原来主要是纸质测试这一途径,现在因为技术增加了很多过程性的信息和实证资料,维度极大扩展,数据的挖掘也足够深刻。其次,技术如何应用于教育、在生活中如何与技术相处是当今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要让技术助推教育方式的变革,促进教与学的转型,但同时要防止成为技术的奴隶。再其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正在被一个自下而上的学习模式所取代。大多数人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发生改变,要以学生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将成为推动者、指导者、导师,而不是知识库。
朱永新和艾伦对未来的教育进行了展望。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的学习信念,持之以恒的自我教育的学习模式将成为常态。学校将无处不在,学校的形态和功能将发生大变化,它将成为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枢纽,而不是专属中心。未来的教育评价,在传承当下纸笔测试优点的基础上,还会测试美术、手工、游戏、音乐、计算机和互联网素养、社交技能等方方面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