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递进培养:让更多好干部健康成长起来——我省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优秀干部和人才透析
发布时间:2023-08-14 10:35:53

  泛亚电竞递进培养:让更多好干部健康成长起来——我省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优秀干部和人才透析

  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是最大省情。当前,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如何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是摆在面前的一大新挑战。

  2013年9月下旬,四川拉开“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大幕,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优秀干部和人才,以战略的高度、长远的眼光、历史的担当,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发展大局,为新时期干部的培养、使用探索出一条新路,提供了生动实践。

  从“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的科学论断,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论述;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到“人才强国”战略,无一不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对干部和人才工作提出的鲜明要求。

  历史的指针旋转至新世纪新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时隔一年,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要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就需要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为党的事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提出好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个字,言简意赅泛亚电竞,字字千钧,成为新时期优秀干部和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的标准。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提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四川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的依据和行动指南。

  知易行难。要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当前,我省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困难叠加期、矛盾凸显期、转型阵痛期和战略机遇期叠加阶段,改革也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深化改革中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风险更高、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对驾驭复杂局面的干部和人才的需要比任何时候更加紧急、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把培养优秀干部和人才作为组织工作的一种重大责任和使命,按照“好干部”20字标准,以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兼容并蓄的“大人才”观为统领,打造一支党和人民需要的、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担当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任。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队伍,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是,我省人才状况存在“软肋”,调研结果表明: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优秀后备干部储备不足、专业人才相对稀缺。从年龄结构上看,省直部门和市(州)党政班子中,50岁以上的750人,占59.06%,45岁以下的110人,占8.66%;从专业背景上看,省直部门和市(州)党政班子中,具有经济管理、法律专业背景的干部居多,具有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能源化工专业背景的干部分别仅占1.23%、1.14%、1.52%。

  一方面,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使命需要;一方面,是干部知识结构与行政能力优化提升的紧迫现实。如何应对?省委书记指出,必须着眼全省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2013年9月,我省启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突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在重要领域、关键行业对干部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的需求,力争用5年时间,全省分级分期培养优秀干部人才6.2万名。着力通过严格、规范、高效的培养模式,让优秀干部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成长、成熟。

  按照我省“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5年时间里全省将分级分期培养优秀干部人才6.2万名。这样的大规模、高要求,前所未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只有在共性中抓住个性,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人才培养亦不例外。

  全省“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结合四川实际“量身定做”,有因地制宜的“个性”,没有现成的培养模式可以借鉴。如何将严格、规范、高效的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既考验培训组织实施者的智慧,更关系着优秀干部和人才的培训效果。

  看似一串简单数字的背后,统筹规划先行、机制创新衔接是支撑,战略思维、改革精神、稳健作风、务实态度是保障。

  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此次培训泛亚电竞,省一级在报名人选遴选中,共有203个单位推荐1097名参训人选,其中,45个中央在川单位推荐73人,8个非公上市公司推荐11人。经过遴选,确定首批200名参训成员。

  首批参训人员以“1+5”方式化整为零,分成党政综合、经济金融、城建规划、社会管理、科教文卫、农业农村共6个班。培训过程中,强化“三个突出”理念,通过“党校理论培训+高校专业培训+顶岗实践锻炼”3个阶段层层推进,与京、津、沪、浙、粤等省市委组织部通力合作,旨在公开公正选人,加力加压育人,培养一批优秀的“好干部”。

  突出实践特色,把深化对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的学习理解贯彻作为培训的鲜明主线。着眼学以致用、育才兴川,始终紧贴省委工作大局开展教学设计,

  省委领导亲自参与授课,很好地将理论教育与省情实际联系,战略解读与发展实证结合,知识讲授与工作实践相融,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突出问题导向,把补齐干部知识能力“短板”作为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将参训学员按“1+5”方式分班,坚持“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按照其所学、所干、所长进行专业分类,分别设计培训课程,坚持基础一起打、能力分类练,每个阶段所学、所练各有侧重,增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为参训学员消除知识盲区、拉长能力“短板”。

  突出优秀养成,把“好干部”标准融入培训管理细节。在培训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对参训干部进行“零距离”考察,着力抓好参训学员的优秀养成,注重在推荐遴选、课程设置、培训管理、学员考核各个环节中体现和落实“好干部”标准,积极引导学员“观大势、立大志、做大事、行大道”。

  此次培训,创新性地将“选、育、管、用”有机融合,探索出一个独具四川特色的干部培养机制,被参训学员称为“三三制”。看似简单的模式背后有深意。

  遴选“三道关口”:资格审查关、笔试关、面试关。着力把好选人关口,在人选遴选上,采取上午实地考察调研,下午将考察调研情况纳入考试内容的方式,防止“背多分”,让“干得好的考得好”,“没干过的答不好,干不好的也难答好”。全方位比选确定培养对象,并首次扩大选人视野,将参训干部人才拓展到非公上市公司。

  培训“三种方式”:党校理论培训、高校专业培训、工作实践锻炼。省级首批遴选的培养对象,按照“理论武装、能力提升、实践锻炼”三个阶段进行集中培养,每个阶段1个月。理论武装阶段,7位省委常委分别到培训班作专题报告,与学员交流座谈;能力提升阶段,分成6个专业小班,到北大、清华、浙大等著名学府学习相关专业;实践锻炼阶段,分组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深圳等地挂职锻炼。

  管理“三个层面”:教学秩序管理、学员自我管理、全程跟班管理。打破传统的应景型、突击式的干部考察方法,探索在集训期间,通过省委组织部派人全程跟踪、台账式严格考核、学员自我管理的“准军事化”管理方式,给每位参训学员持续、无形、立体的压力和动力,增强参训学员的主动性、自觉性。

  此次培训,既注重干部的战略思维、长远眼光,又注重他们开阔胸襟、开明包容。特别是省委领导参与授课,参加分组讨论,既有宏观决策分析,也有微观思维启发,还把廉政课纳入教学内容,令学员们受益匪浅。这对满足四川未来五至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对干部队伍和人才资源的需求,起到了极好的总量保障、结构优化的作用。

  选拔和培训只是手段,关键在于通过选拔和培训,解决“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等问题,让优秀干部和人才快速成长,接受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从推荐审查到笔试测评,再到结构化面试,200名干部人才从全省上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充分说明了这些干部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是,过去优秀不等于现在优秀,一个方面的优秀不等于其他方面都优秀,在这个岗位的优秀不等于在另一个岗位也优秀。四川在优秀干部和人才选拔、培养上的创新实践,正是要致力于使这些干部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经过“最严、最苦、最丰富、最有效”的集中培训后,每一个参训学员,深刻感受“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一天不努力就要落伍”的压力和动力。唯有认真对待每一个课堂,认真对待每一次发言、讨论和考试测试,才能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力争提升思想素养,补齐知识短板,实现全面提升。

  培训期间,党政综合班北京驻地叫“天信亮”宾馆。参训学员们每天早晨6点起床出发,晚上10点才返回,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乐观幽默的学员把它改名为“天不亮”宾馆。一时间,“天不亮”的学习热情成为党政综合班班级文化、班级精神的重要象征。

  前往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锻炼,更是让学员面对面地学习先进、感受差距、思考问题,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提升了服务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干部健康成长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期3个月的培训,理想信念教育是重中之重,党性锤炼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临时支部活动。在“以伟人为镜”的学习中,学员们畅谈理想信念,砥砺精神品质,找不足,明方向,立大志;在“以历史为鉴”的研讨中,深刻解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筑牢党建基础;在“以党旗为向”的学习中重温党史,强化“赶考意识”,牢记“两个务必”。精神上补“钙”,让参训学员们把握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找准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总方向”,认同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总取向”。

  “作为一个年轻干部,无论是在知识、精神还是岗位责任的意义而言,对国家的理解,对个人使命的担当,不应该停留在现有状态的小富即安。理性务实的官员需要用脚行走中国,用眼观察中国,用心思考中国。”除了党性修养的提升和理想信念的坚定,3个月的培训学习,巴中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刘嘉对以后的责任担当感触颇深。

  培训结束,所有参与授课的老师对四川参训优秀干部和人才给予高度评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孙立平,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华民,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博导洪再生等名师大家,纷纷称赞这批学员人年轻、水平高、基础好、爱学习、有潜力。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紧扣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主线,学有所思、学有所谋、学有所为,共撰写调研报告22篇,梳理政策建议上百条。

  “对于一直渴望通过集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的我来说,能够参加这种高规格高质量集中培训,感激在心,倍加珍惜。”带着学习培训的成果,延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江已于近期赴绵阳,作为绵阳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在新岗位上继续履职。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当一个干部和人才成为优秀,学有所用,会带动一方,撬动更大的发展能量;当200名干部和人才变得优秀,并在各自岗位上“落地生根”,将所学、所思运用于改革发展的实践,将会迸发巨大的能量;当6.2万名优秀干部和人才培育到位,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他们所凝聚的潜能,会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