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立德树人理论的提出,有一个逐步认识、深化和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教育方针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但始终是把德育放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方向性、全局性等重大问题。其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并做了新的、进一步深刻阐述。
本课题从六个方面泛亚电竞,对立德树人理论的提出、内涵、文化滋养、实施方法途径、教育评估以及当代理论意义,进行分析论证,旨在回答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实施与评估等问题。
立德树人理论的提出,有一个逐步认识、深化和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教育方针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但始终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如建国初期,“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对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十分重视,多次做了新的、深刻的阐述,全面开启了立德树人教育新篇章。
2014年5月4日,习同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2014年9月9日,习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7年10月18日,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5月2日,习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2018年9月10日,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以上习提出的这些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既与党一贯的教育方针一脉相承,又进一步阐释了立德树人在当今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对立德树人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遵循。
习关于立德树人理论的深刻阐述,是鉴于他对新时代中国教育现状的了解和把握,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保证。
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悠久的“立德”和“树人”传统。何谓“立德”?“立德”就是树立德业。《左传》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三不朽”说:即先树立德行,再建立功业和著书立说。此“三不朽”是中国历史上人生努力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被历代知识分子奉为圭臬。何谓“树人”?“树人”即培养人才。国学典籍《管子》上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是中国常讲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指“树人”之不易。“立德”与“树人”,“立德”在先,自身德立,再垂范他人;“树人”是“立德”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总目标。
今天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时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其思想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以德立身”就是以德正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要用高尚的德性内化和完善自己。教师德行要好,“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师德需要培养,更重在自身修养。
“以德立学”是强调德与学的统一。“学”的最初本意,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今天的“学”,泛指学问、知识、技能等,“德”是“学”的前提,学中必须有德,学中无德不是真学。以德立学就是要用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领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以德施教”就是强调德与教的统一。学生的“引路人”必须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注入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让教学有思想、有灵魂、有追求,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正如习对教师提出的“四个引路人”要求那样: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以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个方面,说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古今中外,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在教育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上都是一致的,各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的国家中发展起来的。当今的中国,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习的一系列讲话和批示,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要求师生做好以下工作,即“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它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德才兼备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有的品格,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鼓励青年学生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青年学生人生难得的机遇;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泛亚电竞。
习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三大文化”概念,他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这“三大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厚力量”,自然也成为立德树人的深厚文化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形成了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兼墨家、道家、法家等在内的传统道德思想。如公平、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知耻、明智、自强、持节、勤俭、廉洁等,都蕴含在中国古老的文化典籍中。如孔子“仁”的提出,把“仁”这一概念提炼为最高的伦理范畴,并把它同“礼”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用以匡正春秋时代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又如孟子提出的“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成为儒家应有的四种德行,是中国道德文化理学“心性论”的重要发端。《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大学》强调的人生三个根本追求目标,亦称三纲领,整个《大学》都是围绕以上三纲领,并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展开,从而达到道德品质和理想的止于至善。
我们今天的立德树人,离不开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古人智慧,正如习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革命文化见证了“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和摧残,为拯救国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热,无数革命者都为此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个重担落在了中国人身上,中国人也担起了这副重担。从1921年中国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部革命史真实记载了中国人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历史。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以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每一件革命事迹,每一件遗物,都折射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革命情操。今天,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是新时代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内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的建立,以及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变革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证明了中国只有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以上“三大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今”。尽管这三种文化风貌精神不同,却一脉相承,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进取精神、追求精神、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思想理论课程价值引领,引导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要求建立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党的领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一切工作中,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多个职能部门参与,院系具体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其工作成效应纳入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基层院系工作的考核,纳入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体系。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需要精心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习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责任”。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队伍,充分发挥其率先垂范作用,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高校每一位教职工,都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立德树人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每个人承担的职责范畴、任务分工不同,但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是一致的,用理想的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当前,高校分为三支育人队伍:一是专任教师,教师教书育人,是育人的主渠道,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优势和条件,积极有效地把“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二是管理服务队伍,管理服务育人要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意识,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传递育人理念,给予学生爱与关怀,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处于育人最前沿,面对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引领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舆论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所有课堂都要积极有效地实施立德树人。加强思政课教育,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积极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也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在思想政治上的根本要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确保正确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充分利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多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实施育人工作。所有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学术地位高这一优势,利用课堂教学受众面广这一特点,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为师,求实求新,不仅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是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2017年2月27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等育人大格局,形成由家庭、学校、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目前,“三全育人”模式正在积极有效地实践中。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模式应是其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亦是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组成部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建立健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旨在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这“十大”育人体系是: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实施纲要》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是立德树人质量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贯穿于治校理教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统筹育人所有资源和育人全部力量,着力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期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习强调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立德树人评估体系的构建,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要对教育评估的目的、功能、作用、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把评估的重点放在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要求上来,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帽子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使科学的评估体系真正确立起来。
为此,在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中,应专门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一级指标,下设“办学方向”“三全育人”“师德师风”“学生德育”“校园文化”“平安校园”6个二级指标。
第一,关于“政治方向”。设立“党的领导”“思想理论武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5个三级指标。
检查内容: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双一流”建设以及治校理教各个方面,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体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认识统一,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常态化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好校、院(系)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教育培训、全体教职工专题理论学习,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阐释,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3.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课堂、论坛、讲座、报刊、著作、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等意识形态阵地安全,旗帜鲜明地批判和错误观点和思潮;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党的建设,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切实推动责任落实,提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好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贯彻人才强国战略,重视高端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骨干、海归教师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党委层层压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纪委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
第二,关于“三全育人”。我们认为,应设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十大育人体系”3个三级指标。
检查内容:1.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建强专兼职教师队伍。按照不低于1:350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鼓励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骨干、专业课教师兼任思想政治课教师,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社团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针对性、时效性,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校内外宣讲作用;2.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深入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书育人,以德施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做学生的经师,更要做学生的人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3.全面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制定落实十大育人体系实施方案,坚持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党委常委会每学期(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关于师德师风。我们认为,应设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严把教师入口关”“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发挥师德文化浸润涵养作用”4个三级指标。
检查内容:1.加强师德长效机制建设,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开展“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等重点教师群体的宣传教育,积极选树师德典型,大力开展师德典型宣传教育活动,营造重德养德良好风尚,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2.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和落实教师准入制度,突出教师思想政治标准,切实把政治强、业务精、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3.在教师职称评定、晋升、评优、进修、评优评先、人才称号、考核等环节,重视师德表现,去除“五唯”,对违背师德的坚决实施“一票否决”;4.发挥师德文化浸润涵养作用,开展新职工入职教育,举办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利用节庆日、纪念日等积极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师德文化氛围。
第四,关于学生德育。我们认为,应设立“学生思想教育”“学工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建设”“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4个三级指标。
检查内容: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度完善,组织有利,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落细落小,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建立学校各级领导联系学生制度,做好新生入学、毕业、就业创业等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美育和劳动教育;2.建设好学工队伍,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项政策,建设好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3.加强学生班、团、党支部以及社团等组织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组织的指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更好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全面促进学生发展;4.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以支教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帮扶等为载体,在社会大课堂中作贡献、受教育、长才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开展好学生心理辅导。重视国防教育,增强军训工作育人效果。切实做好生活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第五,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应设立“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美育工作和场馆育人”“网络环境建设”4个三级指标。
检查内容:1.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标识文化建设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2.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校训精神和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凝炼和培育大学精神,提升全体师生文明素养,提高学校依规依法办学治校水平,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校依规依法办学治校水平;3.加强美育工作,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加强美育总体规划,加大投入,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博物馆、校史馆、音乐厅、美术馆、展览馆等文化场馆作用,涵养高尚德行,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4.积极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丰富正面舆论供给,鼓励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体系。
第六,关于平安校园。我们认为,应设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师生心理咨询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教师群众组织建设”4个三级指标。
检查内容:1.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落实运行机制,加强敏感时期和重要节点工作落实,定期开展形势会商研判,建立校园舆情快速搜集和应对机制,确保校园和谐稳定;2.师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方面,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工作体系,加强师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工作投入和条件保障,加强心理预防预警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3.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开展统战工作宣传教育,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派基层组织建设,港澳台侨工作,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4.发挥群众组织作用,紧紧围绕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要求,依法保证教代会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权,发挥女教授协会等女性组织、女性师生的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习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再到实施和评估,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其重大意义如下:
(一)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指出:“我国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立德树人”要立的“德”,如前所述,是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斗精神;所树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
(二)“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党的教育理论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就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回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等精辟论述,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
(三)“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保证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问题,是培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接班人。
习关于立德树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志高远,内涵丰富,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件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审核评估新“立德树人”审核项目指标体系(讨论稿)
1.《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17.《习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线.《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高教40条)》
作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审核评估新“立德树人”审核项目指标体系研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