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原标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这是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强则国家强泛亚电竞,教育兴才有百业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为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是我国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确保现代化建设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撑。
(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向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从“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迫切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面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以人民中心发展思想的务实举措,我们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和更加迫切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已经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导向,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一大批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培养战略性科技人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力、整体联动,才能全面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资源的涵养、创新能力的激发,教育是根本、是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技术上我们还面临着原始创新不足,面临着西方许多“卡脖子”技术,突破西方的封锁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战略性科技人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没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人才强国,没有人才强国就没有科技强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需相辅相成、同向而行。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新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延伸。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转型或升级的发展模式,既涉及教育增长方式和路径的转变,也是一个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过程。宏观地说,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发展,是满足高质量需求的发展,是全面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优化教育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发展。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应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人民性。从教育理念看,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更加注重面向人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
公平性。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公平始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要实现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能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的公平教育。
协调性。从教育结构看,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统筹协调的发展。基础教育打牢基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合协调,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同时,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适应性。从教育的特质看,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在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是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文化传统、中国特色发展模式、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公益性。从教育资源配置看,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制度政策健全完善,财政投入全面保障,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充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标准、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入全面提高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全面性。从投入产出看,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后都要落实到人的高质量发展上来,最终体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办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品德端正、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健全、具有创新创造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泛亚电竞、思路、举措,丰富发展了党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飞跃,各级各类教育跃入世界中上国家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差距。教育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供需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高校支撑科技创新和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亟待提高;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和加快步伐。迈上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使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构建更加先进的教育制度体系、丰富和完善的教育结构体系、更高质量的育人体系、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等方面来考虑,重点聚焦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育人工程,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健全育人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结合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健全高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体现在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供给、人力资源优先支持教育事业等。一是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协同育人等政策,为教育统筹协调和优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体现教育机会、资源配置、制度政策的公平性。二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政府分担责任。不断加大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经费等投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监管经费使用情况,提升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健全教师保障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突出政治引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教育,完善师德建设和专业化成长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协同开展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完善教师保障政策,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三)建立高质量创新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坚定不移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统筹设计覆盖大中小幼各学段、贯穿“教、育、考、招、用”各环节的重点改革举措。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和“度量衡”作用,全面破解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顽瘴痼疾,统筹推进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评价改革,紧盯突出问题,强化改革政策的系统集成和改革的综合效能,整体提升教育评价的客观性、服务师生成长的发展性、对教育教学改进的指导性、评价落地实施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方式。
(四)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高毛入园率。加大资源投入与支持力度,建立成本分担机制。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建设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政府保障、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县级政府责任,完善考核办法。从布局结构、制度设计、资源配置上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的差距,逐步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到2035年,全国95%的县实现县域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中职加大投入达到办学标准,高职提质培优,本科职教稳步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区域经济、特色产业优化专业课程,探索省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新模式。推动职普融通,完善中高本衔接、一体化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备就业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面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对接科技创新前沿,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跨机构组织协调的尖端技术和复杂技术攻关,力争突破关键核心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培养多元融合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形成高质量制度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教育发展从外延式、追求高速发展转向内涵式、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期泛亚电竞。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治理体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制定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策制度,修订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资源、人事、教学等关键制度,健全教育政策的决策、执行、评估机制,以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引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以公平发展与优质均衡为价值导向完善教育动态督导机制,加强源头督导、过程督导和结果督导,推动督导“长牙齿”,提高督导权威性实效性。
(六)构建高质量结构体系,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教育还存在很多短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族地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素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学科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专业培训,加大“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力度,实施“组团式”援疆援青教育人才选派工作,引导和支持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帮扶任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积极稳妥推进民族地区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切实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交融、共学共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科教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加快建设制度更加完善、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人民更加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