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从中小学校的角度看,教育国际化既是教育实践自然演进的结果也是人们理性判断的结果。教育国际化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要依赖于其所存在的社会、教育的内部逻辑、学生的发展需要。说它是自然演进,是因为教育国际化既受到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影响,又源于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还在于人的国际化发展诉求,因此它必须依据并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说它需要理性判断,是因为教育国际化不是一项单向的活动,它不是简单地适应社会和受他国牵引,而是在适应的同时必定孕育出自由发展、自我实现并完成自我价值的具有主体性的学生。换句话说,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既是自然演进的“必然”事实,也是需要理性判断的“应然”价值。“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合理性,就存在于必然的事实判断和应然的价值选择的辩证互动之中。”[5]
要进行价值选择,必须厘清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价值是什么?其使命和责任是什么?“需要”是价值的逻辑基点,任何脱离人的需要而空谈价值都是粗浅的。基于对基础教育国际化本质的认识,人的三重本质蕴涵人的三大需要:首先,每一个人都是个体存在,满足每一个人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应该自觉承担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个性化的个体”发展需要。其次,人既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对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人的“社会性”发展需要。再次,“人的本性不是固定的、抽象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历史的实践赋予当代人共在、共生的人格,这种人格建立在自我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但又超越了单子式的个人”[6],体现出人的“世界性”发展需要。“个体性”“社会性”“世界性”发展需要构成了人的三大需要。基础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由自主和独特个性、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即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学生对“完整人格”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从国际向度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的教育,以此培育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和国际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类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国际化具有“个体性发展价值”“社会往价值”“世界性生存价值”三重价值。
为此,在现阶段泛亚电竞,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推进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主动加强对话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就当前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而言,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只是简单地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能力建设主导的外在背景,而没有适应教育自身的逻辑,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自主性被适应性所淹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常常要面临两难的境遇:一方面,基础教育国际化暂时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泛亚电竞,这一现实状况客观上要求基础教育国际化必须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另一方面,在教育转型时期的诸多问题又要求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者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的经验时必须作出理性的审视和审慎的批判,从而使实践者们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体现出主体性的追求。因此,要自觉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学校办学和学生发展的作用,适时地在国际化实践过程中确立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基于合理选择基础上的对话关系。其次,通过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度对话,达到对对方学校文化和教育哲学的理解与尊重,寻求共存和互惠发展。再次,在深度对话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建构和自我完善。这里的建构主要是通过教育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形成的“我与你”对话,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实践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反思。
二是自觉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理性。在全球化趋势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杰出的人才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素养。这就对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如,上海市长宁区“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教师培训为手段,以校长能力提升为抓手,以国外先进课程为基础,以区域发展为目标,形成了区域教育国际化的良好格局。在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从理念国际化、内容国际化、方法国际化和评价国际化四个方面构建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框架”[7]。第二,引进基础上的自主开发。如,成都市“通过引进、融合、开发等策略自主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向国外友好学校输出草堂教室、巴金课堂、熊猫课堂等世界课堂计划,构建起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以此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8]。第三,逐步提高教育输出能力。如,成都市教育局组织100余名教师参加国际汉语推广教师储备培训,先后有30余名教师被选派到国外任教;深圳市南山区“通过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和八岁能读会写等特色项目在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推介与应用,支持师生参与国际竞赛或展示活动,支持师生参加国际组织的国际教育援助工作,以此进一步扩大南山教育的国际影响力”[9]。
[1]单中惠.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
[2]陈如平,苏红.论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0,(14).
[3]李艳,杨晓慧.文化自觉的内在逻辑[J].高校理论战线]欧阳康.跨文化理解与交往[J].社会科学战线]马维娜.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合理性追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1,(4).
[6]冯建军.让教育绽放人性的光辉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述略[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陈设立.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助力国际人才培养[J].上海教育,2014,(4).
[8].系统构建,深度整合推动成都教育与世界对话[J].世界教育信息,2014,(4).
[9]刘根平.对标国际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深圳市南山区域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4,(2).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成都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