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九五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构建面向新世纪的教育体系,培养合格的跨世纪创新人才为目标,挖掘教育资源潜力,深化教育理论研究,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体系的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
为提高我国人口文化水平,加快改变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低的状况,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扩大教育覆盖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九五期间,通过全面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分步落实高教改革目标,九五计划目标绝大部分提前达标。(见附表1)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我国居民人均受教育年数从1995年的5.05年提高到1999年的6.04年;青壮年文盲率1999年为4.8%,首次降到5%以下。各级普通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国人口的比重,1999年为17.5%,比1995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全国教育人口比重 2000年为26.8%。(见附图1)
(一)以实现两基为目标,九年义务教育扎实推进。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九五时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五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比1995年的36.2%增加了一倍多,平均每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9.1%。初中阶段在校学生达到6256.3万,比1995年增加了1529万,增长幅度达到32%,初中毛入学率达到了88.6%,比199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0年小学辍学率为0.55%,比1995年的1.49%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初中辍学率为3.21%,比1995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见附图2)
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初中大班额现象比较严重,并呈增长趋势。2000年全国普通初中班中,超过55人的大班占到了初中总班数的43.5%,说明了教育条件的改善仍不能满足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特别是西部地区与全国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999年,西部地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比199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97.8%,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差3.3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89.1%,比1995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比1995年的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0.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因地制宜地推动扩大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是九五时期提高全民整体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措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高中教育采取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招生规模,挖掘教育资源,取得了显著成就,大大增加了适龄人口的受教育机会。1996-2000年,高中阶段教育平均每年招生753万,比八五期间年均招生555万高出36%。
2000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为2248.84万人,比1995年增长了36%。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 达到了38.2%,比1995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由于义务教育的发展,初中毕业生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幅度,导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自1997年达到51.5%后,在1998、1999两年间连续下滑,分别为50.7%和49.5%。2000年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又有较大提高,达到51.2%,但仍未达到1997年的水平。
九五后期,在高中阶段总体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出现滑坡现象。由于近年高校扩大招生,拉动了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2000年普通高中招生数比1995年增加472.7万,增长了72.7%,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从1997年开始下降,1999年的招生人数与1995年基本持平,2000年比1999年下降了7%。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总招生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56.8%逐年下降,到2000年已降到46.6%。这是高中阶段在校生中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在1993年超过50%以后首次下降到50%以下。(见附图3)
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目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和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政策的影响,也有中职教育本身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原因。这种情况的出现,已经造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2000年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中防止中等职业教育流失问题的意见》,使这一下滑趋势得到了遏制。
从社会需求来看,中职教育仍将是我国较长时期内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只有50%左右,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包括成人中专教育也只有42.8%。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我国15-40岁的初中学历人口有近2.4亿,其中15-19岁的约5000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这一人群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九五期间,为提高高校的教育资源利用和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满足社会需求和提高自身发展活力,高校教育改革全面启动,分步突破。高校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后勤社会化、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使高等教育改革显现突出成效,推动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活力增强,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大幅度增加,达到220.61万人,比1995年的92.59万人增长了138%,在校学生数达到556.09万,比1995年的290.64万人增长了91%。九五期间,普通高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685万,比八五时期增长了66%,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29.6万,年均毕业85.9万多人,比八五时期年均毕业生人数增长了33%。在学研究生和招生人数都比1995年大大增加,2000年分别达到30.12万和12.85万人,比1995年增长了107%和151%。九五期间毕业研究生24.67万人,比八五时期的14.64万人增长68.5%。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999年突破了10%。
为了适应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九五期间,师资培养和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为教育事业在九五期间的发展和21世纪的振兴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九五期间,泛亚电竞师范教育培养层次提高,高师教育规模扩大,本科比例提高,中师办学规模合理收缩。以高师本科院校为龙头,各级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在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果。
(二)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骨干队伍的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工作重点由过去的以学历补偿为主转到以继续教育为主。从单项知识或技能培训提升到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培训,标志着中小学师资培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从1997年开始,教育部选择上海、湖北、四川等地进行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试点。《〈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于2000年9月23日颁布,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
(四)九五期间民办教师问题得到逐步解决。1994年,国家确定了本世纪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战略方针。当时全国中小学共有民办教师200余万人。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后,各级政府加大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工作力度,通过采取多种妥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九五期间,国家共安排了近80万专项指标用于合格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截止到1999年,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师中的民办教师比例分别为8.5%,1.3%和0.04%。到2000年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目标即能如期实现。
九五期间,教师学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截止到1999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的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已分别超过95%、85%和65%。
为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九五期间教育投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1996至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092亿元,是八五时期的1.9倍,年均增长1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为7854亿元,占总投入的71%。为了保证教育经费的较快增长,九五期间,国家采取多项政策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从1998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年到2000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和带动下,约有20个省、市提出,今后3至5年内,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至2个百分点。
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3349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28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1999年的2.79%,扭转了数年徘徊不前的状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总投入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格局加速了教育投入的增长。
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为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基础,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待遇得到提高。中小学的校舍面积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37%,危房率从1995年的全国平均1.8%下降到0.99%。2000年普通中小学中理科实验设备、教学分组实验和图书达标的学校所占比例,普通初中分别为72.74%、69.65%和75.15%,小学为45.13%、39.93%和65.22%,均比199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
九五期间,教师的工资和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1999年,全国教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474元,比1995年提高56%。1995-1999年教职工住房建设投资908亿元,全国城镇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10.3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2.28米,提前超额实现了九五规划提出的到2000年教师家庭人均居住水平争取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规划目标。从1997年到1999年,中央部委高校筒子楼改建投资37.8亿元,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共使6万多户青年教师迁入新居。有十多个地区也先后启动了省属学校筒子楼改造工程,各地政府共拨付省级改造专款4.3亿元,改造筒子楼142万平方米,省属学校约有2.4万余户青年教师迁入新居。
(一)启动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推动贫困地区教育达标。
为确保全国按期实现2000年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各级政府逐步建立了义务教育专项补助费。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从1995年启动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39亿元专款,支持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加上各地用于工程的专项投入,工程规划全部投入将达116亿元,集中投向852个贫困县。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中央专项投资最多的全国性教育扶贫工程。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2000年特教在校学生数达37.76万人,比1995年的29.56万人增长27.7%。其中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为26万,占特教学生总数的69%,比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的特殊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招生1.07万人,在校生4万人,均比1995年提高了2倍。特教工作者2000年达到4.4万人,比1995年增长了19%;其中专任教师3.2万人,比1995年增长了27%,普通学校的特教专任教师2000年有近4000人,比1995年增长了60%。
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失学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自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截止到1999年底,累计接受捐款18.4亿元,救助229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泛亚电竞建设希望小学7812所。截止到1999年,春蕾计划累计救助失学女童已达90万人次。1999年用于春蕾计划的资助款达818万元,使15万失学女童重返校园。
九五期间,成人高校在校生数以年均6.6%的速度增长,2000年达到了353.6万人,是九五计划目标280万人的126%。2000年招生达到156.2万人,比1995年增长71%。高教自考考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九五期间的毕业人数截止到2000年上半年达155万。目前在籍考生达到1680万人。
截至到200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达5.4万所,在校生总规模达到693万人。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8000余所,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1200余所。政府为主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的局面开始形成。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为在21世纪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九五期间,素质教育的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快速推进,更是直接面向知识经济新时代而采取的教育发展战略性举措。然而,在世纪之交,国家社会经济全方位改革的加速,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社会教育需求的急剧扩大,使迈进21世纪的教育事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