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大学美育教育泛亚电竞新作为
发布时间:2023-09-21 08:31:00

  泛亚电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美育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美丽”的范畴,不单是指绿水青山,更是好的精神气象、社会风貌、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美丽”表明了党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规划,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对于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学美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

  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中西方古已有之。美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由席勒提出来。他的著作《美育书简》强调重视审美教育规律、美育教育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意义。这为近代西方美育教育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近代美育实践与美育思想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也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之说。美育并不仅仅是教育工具,美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蔡元培曾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强调美育是陶冶人的感情,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所教授叶朗认为:“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完满的人性,使人超越‘自我’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获得一种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回到人类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教育,并不仅仅是要训练学生的能力,更要为他们的精神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也正是当代中国美育教育的任务、基本要求和作用。通过美育教育,要丰富文化精神生活、激起情绪的体验、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要提升思想觉悟,努力创造出一切美好的事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的美育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坚持立德树人、改革创新课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均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理论支撑。因此,在人才培养的层面上,大学美育的价值更是无可取代,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大学美育教育要尊重教育的规律、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们认识到审美的对象不仅仅停留在流行文化的表面,勿把许多艺术与审美误解为枯燥的形式,而是应该对传统文化之精髓有欣赏、感悟、理解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思想之激荡和灵魂之震撼。如果大学里缺乏系统性、高质量的艺术基础知识普及和鉴赏,缺乏艺术美育思想的传播认知,那么人类艺术和文化瑰宝中的建筑、雕塑、戏剧、戏曲等众多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也仅仅是毫无生活经验、完全空洞的概念,缺乏灵魂和光泽。因此,美育教育正是要遏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尊重教育尤其是美育教育的规律,转向重视和培养青年人的思想之自由,来促进审美意识的提升。

  其二,大学美育教育为学生的审美判断提供工具以及体系。众所周知,艺术创作具有自由无界的性质。绝对的标准和框架,会违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泛亚电竞,阻碍艺术的生产与发展。但是,艺术的欣赏却不受过多的限制,每个人都有欣赏艺术的权利。艺术教育正是培养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是每个人走进艺术和美的世界的重要之路。在大学设立相关的公共艺术课程,正是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让美育教育得以传播,学生在感受、欣赏和理解美育的过程中产生对美的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并能够将美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体验过程中完成思想的升华。

  大学美育教育的过程是审美判断的过程,也是美育体系构建的过程。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被美育本身所滋养泛亚电竞。美育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结合,是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是艺术内容和表现方法的统一。教师施教与学生研习,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结合。这样的美育教育,具有极高的精神追求,充满意义、价值和趣味,是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教育行为,能够丰富新时代美育教育的实践意义,故而备受推崇。

  新时代的美育教育,应充分感知并践行文化自觉的内涵。大学美育教育,应该在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等维度中有效地展开。这样的举措,正与新时代文化自觉中的三个层次(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行为选择、文化的理性反思与批判、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相吻合。

  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正确思想引导,开展积极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今天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都思维活跃,但也有部分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正确引导。大学的美育,应该肩负起教育感化、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以实践为主,充分利用网络与媒介载体,推动优质美育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相关活动为当代大学生搭建美育平台,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摆脱低俗网络文化的干扰。而且,有更多机会学习和了解人文艺术通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扎根生活、了解生活、了解艺术,在社会服务与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心智的锻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借助美育实践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选择,着力培养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各大高校的师生纷纷走出校园、深入人民群众、精研革命历史、探访红色景区,并分享心得体会。这种通过联动校内校外合力的形式,建立师生群众多元良好关系的实践,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美育教育取得的成效。

  二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美育能力。新时代美育教育的主体,正是大学生。各大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学习与了解美育的过程、目的和方法的培养与引导。美育的教育与发展,需要与我国的整体发展同步前进,大学也必须有自己的实践行动。知性、感觉、直觉、想象力、创造力等,都是融合了理性和感性元素的综合体,每个人都需要对自身进行全面认知。如何协调这些能力,如何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各大高校,应该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全过程培养,让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科学知识、思想理论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是要丰富完善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体系,提高美育教学质量。高校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需要对美育课程体系有更具前瞻性的建设。大学美育建设,必须理解、贯彻顶层设计,积极增加教学资源、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思想,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达到促进美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目的。(汤旭梅)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泛亚电竞,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