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观念,并据此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只不过一些教师很少去审视它,也不是很明晰自己的教育哲学观是什么。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认为:“个人的哲学理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惟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们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理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段话凸显了
教师的教育哲学观念根植于哲学的一些核心观念,所以可以从哲学的一些主要理念来分析和思考自身的教育哲学观念最接近哪一种。下面介绍哲学的几个主要的理念。
普遍主义出于西方传统哲学,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泰勒斯第一次用非神话的形式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或原始要素是什么的哲学问题。他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虽然现在看来显得极为简单和粗陋,但却是古希腊人对自然认识的一大飞跃,是人类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抽象思维能力的一大飞跃,也为人们创造了用普遍性的把握来认识和把握无限的具体事物的哲学思辨大门。这种追求普遍性的思维路向也为后来自然科学的诞生埋下了思想的种子。在泰勒斯之后,普遍主义的哲学观经过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里特、巴门尼德等人的丰富和完善,并直接影响希腊“三圣”思想的形成,成为后来西方普遍理性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抱持普遍主义教育哲学观念的人,认为具体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去追求那些不变的事物,把握那些具备永恒特征的事物。这样的教育哲学观体现在课程教学的诸多方面。
在课程建设方面,他们不太关注当下学科的那些最新发展,认为无论如何,课程都不会穷尽这些以指数方式不断增加的知识。课程的关键是将学科具有普遍价值的概念和规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来把握这些知识,为后续深化学习做好基础准备。在课堂教学方面,强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伟大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要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变中寻找不变性,把握具体事物背后那些具有永恒性的、普遍价值的知识。在教学形态上看,比较强调课程中心、教材中心、知识中心,其在教育领域的代表人物就是赫尔巴特。
哲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深藏”着本质,这个本质是惟一的,是事物自身的实体属性,无论该事物的外部是否有其他事物,是否和它发生相互作用,其本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事物的本质是可以被认识的,把握本质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表述或反映本质是科学符号与科学知识的基本功能。与本质相对的是“现象”,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
哲学中探求事物本质的学问被称之为本体论,其基本的形式就是“X是什么?”,诸如爱是什么,勇气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政治是什么,世界是什么……,都是本体论所要探讨的问题。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需要联系在一起理解。本体论是一元的,回答的是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哪些是最真实的事实,是本质的存在泛亚电竞。认识论已经二元化了,回答的是人和真实的事实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方法论回答的则是人如何去发现最真实的事实。
本质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端于哲学家们对本体论的研究与思辨。西方的哲学家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就乐于追问什么是最真实的事实,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长时间里主导着西方思想界,并发展出了各种不同分支。本质主义者坚信“本质”与“现象”的区分为人类观察万事万物提供了基本的图式,把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设定为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为知识分子内在的规定和崇高的使命,将揭示事物本质的知识称之为真理,强调人类仅通过直观或自然的观察是很难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必须要通过概念的思辨和经验的实证,而人们一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就把握或占据了真理,从而可以认识和控制事物,为人类造福。
基于本质主义的教育哲学,强调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层次和顺序的,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特点,设置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和结构,聚焦于物质世界和文化历史背景,让学生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地去理解这个世界,塑造他们的世界观。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做笔记、提交作业等形式反馈学习效果,并接受教师的评估。达到相关标准后进入下一层次的学习,就这样周而复始,一步步地从低级课程走向高级课程。布鲁姆以及他的《教育过程》,就是基于这一哲学观念建立起来的。由此而确立的课程原理和教学方法,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一谈到浪漫主义,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发端于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涉及到了艺术、文学、哲学,甚至政治等诸多领域,总体的特征是用审美标准替代实用标准。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卢梭,他强调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私有制使人变坏,使人处于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卢梭宣扬自由与平等,主张回归自然。卢梭认为真正的幸福是难得一见的,或许世界上根本没有获得真正幸福的人,随处可见的都是一些知足常乐的人。
卢梭不仅有很多浪漫主义的主张,也是将其和哲学建立起联系的第一人。此后哲学家谢林进一步发展了具有哲学意蕴的浪漫主义,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他认为大自然的全部,包括人的灵魂与物质世界都是一个绝对存在或者世界精神的表现。黑格尔作为浪漫主义的传人,则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在黑格尔之前,哲学研究的一个基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而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相信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恒的理性,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并不断的融合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与时俱进的理念,凸显了科学发展观。
浪漫主义者把植物和国家都当成活生生的有机体泛亚电竞。因此,一首诗也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语言也是一个有机体,甚至整个物质世界都被看成有机体。浪漫主义的哲学家将世界灵魂看成是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在梦境般的情境下创造了世间的一切。浪漫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是想象力、直觉、个性、理想主义和灵感。这样的一种教育哲学,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来自直觉,教学过程要注重差异化,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这样哲学观念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正式的课程,没有正式的考试,非常“浪漫”。当前,教育正处于转型的拐点处,有人认为未来的教育要凸显学生的个性,一些有志之士也在尝试这样的教育形态,比如2013年在美国硅谷诞生的小学ailschool,就是体现这一哲学理念的很好的案例。
进步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是18-19世纪的美国盛行的一种社会哲学,来源于美国社会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的种种反思。这些问题包括:腐败的政治;大财团垄断下不自由的市场;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要求变革。进步主义的基调是强调平等、关注、反对弱肉强食。
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是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起源自反对传统教育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重视做中学和学校的民主化。
一战后,美国公立教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的学校教育,普及进步教育思想时机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协会成立, 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7项原则。昆西教学法是美国进步教育在教育家帕克倡导的一种教学法,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儿童是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应成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区和雏形的民主政治,在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上发挥作用;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在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除此之外,比较有名的教育改革试验还有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持进步主义教育哲学观念的人,认为个性、进步和变化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应该关注全部学生,强调小组活动和以小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课程应是以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注重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权威地位则被稀释。这种教育理念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其领袖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
改造主义有时又被译为“重建主义”,它是对社会危机的另一种态度和教育对策。改造主义发端于进步主义,但又有自己的新发展。按照其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的说法,改造主义教育哲学“从进步主义那里学到了最多的东西。在某些形式上这两种理论有些相似,以至人们可以合理地问,他们实际上是否分离的开。”
改造主义兴起于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的哲学思潮,认为进步主义太过于重视个人的价值,易落入放任、反智主义的倾向,可能形成无政府的危险。改造主义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在协助学生培养社会批判的能力,发展学生认识社会、影响社会改变的技能;而并非要协助学生适应既存的社会观念。其教学方法重视让学生发现自己特定的兴趣,要将国家、世界的目的与学生个人的目标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利用个人兴趣去解决社会的问题。并利用社会社区的资源,与社区合作,实际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课堂上要利用师生团体讨论、活动课程带领学生省思、察觉社会的问题。课程教材非以学生兴趣或学科知识为基础;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采活动方式进行。课程评监方式要由学生参与,协助选择、管理和评估课程活动实施的结果。评监目的在了解学生社会意识的增长,或是对社会的参与、社区问题的改善。
以上仅梳理了几个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哲学观,和大家做一分享。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观,应该是每个教师所要追求的。很可能,没有一个既定的教育哲学理念完全符合你教学的信仰。那可以将两个或这两个以上的教育哲学观念融合起来。当你清晰自己的教育哲学观时,你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就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