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天津现代化建设——高校智库专家为天津现代化2泛亚电竞035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39

  泛亚电竞原标题:新时代@教育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天津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校智库专家为天津教育现代化2035建言献策

  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天津教育现代化建设,我市高校智库专家积极建言献策,现摘要如下:

  到2035年前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成效将更加凸显,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开始显现,从长远发展、国家战略泛亚电竞、世界地位、地理相似性来看,可能将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媲美。那时,天津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教育也将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

  首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教育与城市、经济、社会更为紧密地互动融合发展。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消费,也是投资。教育是国家和个人对未来、对创新的战略投资,发达的教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素,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平台和强劲引擎。一些大都市面临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时,为了填补腾笼换鸟之后所留下的产业和城市空白,选择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引进高水平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优质而大体量的高等教育,不仅可以拉动海量投资、聚集年轻优质人口,更是人才聚集、高新产业孵化和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还是思想的集市、创新的源泉。教育与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社会化,社会学习化,学习型社会开始真正形成。

  教育不应产业化,却能“化”产业,教育中一些部类的产业特征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还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在一些与新兴产业密切联系的学科专业,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些机构既是人才培养之地,又是科研场所,还是创新型公司。在高校“双一流”建设浪潮中,各地的政策设计大致可分三类:一类还是沿袭原有思路,集中于扶优扶强扶特,保重点,争排名,求少数学科的ESI排名;二类是把“双一流”建设作为优化学科结构乃至高等教育结构的动力和抓手,提高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三类是把高等教育及其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聚集创新要素,形成创新高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这种差别主要不是财政支持力度的强弱,更是认识和站位高度的不同。

  其次,教育改革创新达到新水平,教育发展越来越依靠政府、市场、技术“三驾马车”的协同作用。

  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好政府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好市场的主体作用。政府对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布局的规划调整、教育政策的设计研判、教育资源的基本保障等方面;市场对教育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发挥市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效益,深化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办教育更加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学校、产教融合、集团办学快速发展,政府购买教育社会服务成为常态。政府通过大量的规范的购买社会服务,不仅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校活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激活社会的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

  同时,新科技的发展将对教育形态产生结构性影响。技术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尤其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不仅将引发教育学习方式和内容的革命,进而带来人的生活、思维和文化状态的巨变,也相应要求教育学习机构的组织形态、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泛亚电竞、组织文化等方面发生结构性变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与资本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当技术创新对于教育的影响足够大的时候,一定会引起资本的关注和介入,这就导致,一方面教育产业特别是教育培训、教育技术公司迅猛发展,甚至出现千亿级、万亿级的教育公司;另一方面,技术携资本之势强力介入传统教育领域,加速了传统教育组织的转型和重组。

  再次,教育发展的人民性、开放型、现代化特征更加鲜明,现代教育体系的中国化特色更加成熟。

  从现在到2035年,大都市的教育将始终面临着持久与新兴的两大任务主题。所谓持久的教育任务主题,就是坚持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优质均衡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这个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大都市的重要特征,就是人口和资源聚集,人口、年轻人口、高素质人口既是重要的资源,又因其他资源的聚集而纷至沓来,人口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形成互因互动式的聚集效应。可以预见,大都市基础教育学位紧张的趋势将始终存在,保障“有学上”这个基本的、传统的任务始终存在,没有丝毫减轻,甚至在某些区域和时段还会凸显,保障学位和基本教育资源供给仍是政府管理教育的最基本职责。

  同时,教育发展又面临着新兴的任务主题。从现在到2035年,也是办学体制深化改革、教育样态趋于多样的时期。从高等教育来看,除了传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之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发展,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到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大学和学科专业,以及专业型、应用型硕士博士教育的体系趋于完善;民办高等学校迎来发展的关键期,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大幅提升,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将出现一批高水平民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更加广泛地参与高等教育,从国家层面来看,以国科大、社科大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将普遍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人才,地方科研院所也将普遍与高等学校以合办合作等方式科教结合、协同育人;中外合作办学向优质化发展,中国名校走出去,外国名校走进来,中国名校在外国分校(校区)、外国名校在中国分校(校区)将进一步增多;新型的企业大学出现,由内部员工培训向社会招生拓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公办学校继续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民办学校稳步发展,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社会培训机构办学更加规范有序,既规范其对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又发挥它对“日校”的灵活补充作用,满足家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线教育、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在家上学、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上述教育样态和学习方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体多样的现代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推动天津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走向2035,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天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叫响天津职教品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着力点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观。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也要落实到人,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使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形成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实现这一类型人才的全面发展,使职业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

  着力点二:创新接续培养和学力补充制度。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跨界与融合,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全方位衔接,系统设计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探索以学分转换和学力补充为核心的职普互通机制,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完善培训体系,进而丰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最终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供给。

  着力点三:创新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特点,加强与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对接紧密的特色品牌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提升现有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布局一批新专业。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支持各类行业组织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着力点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办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精神,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多元协同合作机制,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支持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推动招工与招生一体化、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设一批以职业院校或大型企业和行业为龙头、产权清晰、校企一体化、独立法人实体运作的职教集团;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鼓励师生按照法律规定,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等成果,在企业作价入股,与企业合作转化。职业院校可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艺传承创新等活动。

  着力点五:创新信息技术应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全面开展“互联网+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进程。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制定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并作为考核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

  着力点六: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化途径。首先是拓展国际化的视野。顺应国际就业市场人才层次高移的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对我市职业教育进行再衡量、再规划。以“鲁班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天津职业教育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院校、教育组织、跨国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平台、新途径、新模式。对标“悉尼协议”等国际专业建设范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举办高新技术领域国际职业技能大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常规赛事。

  城市群是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有五个,分别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现代城市集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城市群需要通过高等教育集聚发展活力,吸引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功能,是城市群分工与专业化的引领者和高端要素、主体、活动聚集的重要载体与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的区域定位目标,即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高等教育要承担起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伟大使命,就必须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支撑服务作用。随着雄安新区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天津高等教育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

  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高等教育增强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力度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承接北京高端人才外溢,成为天津市的人才高地;充分发挥协同优势,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成为天津的创新引擎;对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目标,形成新的学科、科研优势和产业化优势,成为天津市的产业支撑;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成为天津市的文化传承者。

  其次,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把握五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性窗口期,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优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北京、河北高校的协同,同时加强天津高校自身的协同,实现集群发展;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为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科学谋划天津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一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大胆创新,实现思想理念的现代化;二是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体制机制的现代化;三是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实现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四是按照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实现学科体系的现代化;五是出台人才政策,加大吸引高端人才的力度,实现人才队伍的现代化。

  进入新时代,面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不断加速的新形势,天津要把握时机,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面向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先发展教育,下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先手棋;以人为本,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改革,创新驱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推进天津教育现代化建设,应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在立德树人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三全”育人,大力推动“思政课+课程思政”,使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从积极的、建构性角度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传承创新。

  在职业教育领域,要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线,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供给模式,加快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供天津模式和经验。

  在高等教育领域,要重点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支持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对接区域新型产业集的发展,探索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及有效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工科、新医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大学章程,规范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从树立家国情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手,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建立健全青年人才蓬勃生长的机制,精准引进活跃于国际学术前沿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突出教学一线需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化培训交流,鼓励建设参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工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体化格局。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研究制定“天津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支撑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要认真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同京冀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机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此,要梳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各方的特点泛亚电竞、优势、需求及可能存在的功能重叠和冲突之处,厘清中央和区域各层面、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机制,推动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和公民共同参与教育治理。要解决好伴随产业转移带来的人口跨区迁移问题,并对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推动京津冀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要有助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等教育资源的发展路径要有助于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第二,共同打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作为子系统,要服从和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大的前提。一方面要建立尊重知识、崇尚教育的教育生态,从社会和民间来弥补三地政府垂直教育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专业化分工,天津要围绕“一基地三区”的城市定位布局教育资源。同时,要帮助河北补齐教育“短板”,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河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持续加强河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发展。

  第三,打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先行区。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层内容和支撑,影响区域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天津要先行先试,一是结合区域功能调整和产业迁移,解决好基础教育配套建设和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创生问题,探索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创新;二是积极推动教育与各相关行业组织的协同,提升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三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用工需求,率先优化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突破办学地域限制,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京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