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13 13:47:29

  泛亚电竞连日来,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第三期教育部直属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暨第六十七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们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和教育相关的内容认真思考,形成了一批学习成果。本报特选取部分学员的学习体会予以刊发,敬请关注。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加强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五个着力”爱才育才引才用才,培育新时代“大先生”。

  一是慧眼识才,着力激发育人内生动力。教师自登上讲台之日,就怀有教书育人和追求真理的本真与初心。要用好教师节、从教周年庆等时点,广泛开展榜样选树和典型宣传等主题活动,充分激发和守护教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初心,深化教师对育人育才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以强大内生动力持续集聚立德树人的奋进热情和奋斗力量。

  二是诚意爱才,着力探索融合发展模式。新时代教师要以育人育才为本,知识创新为先,既精通专业知识当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高校要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五唯”现象,着力培育精于“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和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

  三是胆识用才,着力搭建教学相长平台。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泛亚电竞,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要积极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和教研,搭建教师常态化互动研讨平台,支持个人自由探索与团队协同攻关相结合,促进交叉融合创新,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突破性效应。

  四是雅量容才,着力创造开放包容环境。在加强政治引领、把牢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要着力创造尊师重教、兼容并包的环境,营造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学术氛围。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既要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也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为教师学术创新留足空间,切实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五是良方聚才,着力解决成长实际问题。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始终为教师成长发展想方法、做实事、办好事。要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科研能力提升等需求,提供精准支持和帮助。要发挥系、教研室和党支部、工会功能,准确把握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发展规划。要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就医、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为教师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结合最为紧密的联合体,院系作为具体任务的承担者,要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积极把院系党组织和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一是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建设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创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院系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健全师生理论学习制度,组织师生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学习,引导师生自觉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建设战斗堡垒。高校要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向基层延伸的体制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建设,使党支部工作有抓手、经费有保障、活动有空间、地位有保证。做好对人才的团结和服务工作,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凝聚更多优秀人才到党的组织中来。

  三是在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中建设战斗堡垒。高校要健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机制,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压实院系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院系学科、平台、人才优势,主动在国家战略中找任务。要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贡献力量。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一人一策”为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积极支持青年人才在挑大梁、当主角中快速成长。

  四是在提升能力本领中建设战斗堡垒。要在工作中加强干部的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要建立一线规则制度,让领导干部把一线作为阵地,经常性深入教室、学生宿舍等一线场所,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把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凝聚起师生的力量,让党组织成为师生的主心骨。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高校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

  加大政治监督力度。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习重要指示批示到哪里,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要做实做细政治监督,聚焦关键少数,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聚焦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领域的重大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领域,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地落实。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重要节点的预防警示。要持续深化纠治“”,重点整治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要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想,主动下沉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决查处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和师生需求的乱作为问题,以及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积极维护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政治生态。

  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开展执纪问责工作。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举报办理工作;要严格落实查信办案安全责任,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要有力有效精准用好问责利器,不断强化问责效果。要做好查信办案“后半篇文章”,加强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科学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取得更大治理效能。

  加强纪检队伍建设。要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多渠道加强专职纪检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巡视借调、总结交流、典型案例学习等方式,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升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和监督执纪问责规范化水平。强化内部监督和日常教育管理,严明工作纪律,不断推动高校纪检干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人。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

  在坚定政治信仰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历史进程中,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遵循。

  理论清醒是最大的清醒,政治坚定是最大的坚定。要有效应对事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考验,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坚持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

  在贯彻中央决策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泛亚电竞,用“四个意识”铸魂,用“两个维护”强基,用“两个确立”导航,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争做党中央号召的迅速行动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把中央的政策红利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加强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政治监督、纪检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种监督有效衔接,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有效激发蕴含在中央决策部署的生机活力,有效激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无限潜能和创造伟力。

  在正风反腐肃纪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如果对腐败问题放任不管,我们党就会面临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无法长期执政的风险考验。

  不断加强高校党的自身建设,就是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坚决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一体推进“三不”机制,不断增强高校党委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和育人氛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高校作为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要遵循基础学科人才成长规律,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范式”。

  全面提高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走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发展支持体系、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和完善待遇保障机制的关键路径。

  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统筹谋划基础学科教师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泛亚电竞、流动、激励、监督等全过程,在岗位设置、目标设定、经费支持、职称晋升、团队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索实施“长周期聘任、长周期支持、长周期考核”。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师德师风典范作用,赋予他们在培养方案制定、科研课题选择、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科方向规划等方面更多主导权。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有利于促进基础学科教师“安心科学研究、潜心原始创新、静心教书育人”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基础学科教师薪酬总体竞争力水平;帮助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关心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主动发展、快乐工作。

  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打造高质量教学体系,着力建设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引育并举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坚定不移地走好人才自主培养的道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围绕帮扶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志智双扶,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和乡村人才链、产业链、治理链的耦合发展,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角度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角度发挥了显著作用,交出了一份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高校答卷。

  小家与大家的发展逻辑契合。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属性在“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服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而回馈社会是其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出系列政策,高考招生增量向中西部倾斜,公共服务类就业岗位增量向中西部倾斜,深入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有效激发了其内生动力。

  公平与效率的资源配置兼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教育公平的国家基本政策导向。但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是在保持公平竞争的属性下实现基本保障,因为教育有促进民生、兜底保障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承载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如近年来国家建设的“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有效支撑,让所有的毕业生都能享受全国高校的就业信息,在拓宽学生就业视野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动能与势能的动态转化高效。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的生命线,也是高校的核心优势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显示出科研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今年8月,教育部发文就推动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保障、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这是高校科研创新势能转化为乡村新发展动能的直接体现。同时泛亚电竞,乡村新发展动能也是促进教育科技进步的“试金石”,是向社会输出产能的“发动机”,有效丰富了高校综合势能的内涵外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们在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时,要深刻领会习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在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过程中,要统筹好教育数字化发展与教育信息安全的关系,做到教育数字化高效高质高水平发展与教育信息安全全面全程全方位保障的有机统一。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安全愈发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不久发生的西北工业大学信息遭境外攻击窃取的事件,就是鲜明例证。教育信息涉及国家重要人才信息、尖端科技信息、教育发展战略信息等多个维度,事关科技创新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乃至重大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斗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教育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必须增强认识、提高站位,立足于民族复兴大局和国家安全全局,扎实做好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一要全面增强教育信息安全保障意识。深入学习习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国家网络安全“四个坚持”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教育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教育信息安全与教育数字化工作作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切实将信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安全制度和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教育系统实际,不断完善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保障有力的跨部门安全协调机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充分发挥纵向衔接、横向协调的组织保障作用。

  三要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纵深化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通过实战性质的攻防演练和总结复盘,切实增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的网络安全防护保障能力。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核心技术的软硬件安全产品,实现安全防护、监测预警、灾难恢复、安全认证等安全保障与网络信任功能,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3个部分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一是在总结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时提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二是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时提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三是围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介绍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政治主张。

  一是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针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的方式,为全人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放性、发展性的理论品格,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责任担当。

  二是深刻认识人文交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党和国家对外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长效性作用。站在新征程上,应继续发挥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通过“互联网+”等多种人文交流方式,有效带动实施各领域各行业人文交流项目,持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深入人心,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根基。

  三是深刻认识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桥梁作用。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人文交流各领域发展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是“人”与“文”的聚集地、思想的交汇区、知识和文化的交换场、创新的策源地,同样也是人文红利的生发地,在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中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站在新征程上,应坚持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主体作用,通过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人文交流,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和中外人文交流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