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出席人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河南省修武县大位村小学校长马静
内容:围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是“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同时,也是2021年教育部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再过两天,我们即将走过2021,迈进2022。我们都知道,2021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迎来百年华诞,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迈上了新征程。对于教育来说,回顾这一年,有奋斗,有突破,有感动,有成长,有收获,意义非凡。
这一年,习一如既往十分关心教育工作,通过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亲自到学校调研考察,给广大师生和学校回信贺信等方式,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教育战线表达亲切关怀,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激励广大师生干部更加强化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
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就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专门印发了意见。
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改,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实施,《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出台,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
这一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深入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全面谋划“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以教育评价改革为龙头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的进展。
这一年,广大教师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潜心育人,涌现出了吴蓉瑾、王红旭、刘永坦三位时代楷模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
这一年,广大青少年学生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以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喊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新的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接续奋斗。
在即将告别不平凡的2021年之际,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这是教育部所属的两大媒体,他们联合评选出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教育新闻,今天也正式公布,在这里,我向各位作一个简要发布,顺序是按照时间来排的。
第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会前习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第二,习考察清华大学,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审议通过。
第三,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做出全面规范。
第四,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按照中央精神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丰富完善了教育方针的法律表述。
第五,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等19个部门组成工作协调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六,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勉励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第七,教师节来临之际,习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勉励广大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第九,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举行,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深入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第十,《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从法律层面对家庭教育相关内容作出规定,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
以上就是今年的十大教育新闻。下面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上来。第五场“办实事 见实效”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刘昌亚司长,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华南理工大学麦均洪副书记,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一位校长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就是河南省修武县大位村小学马静校长。
下面我们就按照议程,首先请刘昌亚司长来介绍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的有关总体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及农村中小学改厕工作的有关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局、直属单位均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健全“部党组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相衔接的决策部署和推动落实工作的体系。建立了“双月报”制度,常态化跟踪调动工作进展情况。部党组成员统筹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覆盖对口联系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强化政策保障,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为统领,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定点帮扶等领域出台了系列的政策文件,推动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平稳过渡。这也是这一段时间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能够平稳过渡。
二是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开学季专项行动,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档案,督促各地持续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坚决守住义务教育有保障特别是控辍保学的“底线”。今年以来,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持续保持动态清零。以精准资助促精准控辍,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全面实时比对。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发展“互联网+”教育助力乡村教育均衡,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已经全面实现。深入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进一步常态化,持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巩固深化推普工作成果,“学前学会普通线万名彝族学前儿童,“童语同音”计划完成师资培训1.6万人次。
三是以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已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累计招生82万人。开展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累计培养6.3万余人。大家都知道,农村地区医学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另外,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支持建设196个涉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涉农专业人才。继续实施“红色筑梦之旅”行动,对接农户105万户,涉及企业2.1万余家,共签署合作协议3万余项。推动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开展攻关。配合中央组织部开展东部地区对口支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阶段学校工作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
四是推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走深走实。印发《关于坚持做好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高校定点帮扶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督促指导直属高校成立定点帮扶或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压茬做好挂职帮扶干部、驻村轮换工作。强化示范引领,在继续实施直属高校和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以村为主、兼顾乡县”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工作,鼓励融合党建、科技、创业、育人等要素,建设、培育、示范一批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和典型范例。继续推进八个高校帮扶联盟工作,“组团式”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的成效逐步显现。2021年,直属高校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5.76亿元,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6.22亿元,完成县乡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1.38万人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77个。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把教育脱贫攻坚的经验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不断深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是守住底线任务。保持义务教育有保障的主要举措和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动态监测,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二是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建立农民参与的乡村教育推进机制,办好以学生为本的乡村教育,切实发挥信息化在资源共享、治理提升、理念变革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作用,推动形成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促进、双循环”的工作格局。三是发挥乡村学校文化作用。进一步加强家校协同、城乡融合,通过传播知识、移风易俗、科技推广等助力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推进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继续发挥高校人才、科技、智力、学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形成“国情育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批示范性高、推广性好、带动力强的示范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改厕。2013年至2018年共改造14.1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启动实施“中小学‘厕所革命’行动计划”,经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9年以来,完成了6.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数学校因粪污处理难未改厕外,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基本达到了安全、清洁、实用的要求。同时,各地还同步解决厕位不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环保”的理念推进改厕;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规范学生如厕行为,提升学生卫生健康文明素养。一是要求各地实事求是制定改厕方案,因地制宜解决改厕技术难题,不能搞。教育部编制了改厕技术方案和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各地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有些学校建设了水冲式厕所,有些学校实施干封式卫生旱厕改造,还有的学校探索使用了微生物降解等改厕的新技术。二是保障改厕资金等条件。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加大中央资金对中小学改厕的支持力度。地方教育、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住房城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形成合力,做好中小学改厕的项目审批、资金保障、粪污处理等工作。三是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粪污清运及处理、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持环境卫生等厕所管理维护工作,深入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文明如厕教育。
中小学厕所革命在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保障了中小学生、在园幼儿的身心健康。厕所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肠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改变了一些中小学生因厕所脏、臭而少喝水、憋大小便以减少上厕所次数的不良习惯,降低了学生出现失禁、便秘、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风险,建设蹲位隔断或厕门,有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是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条件。改厕之后,满足了课间高峰期学生如厕需求,避免学生因厕所拥挤而上课迟到,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各学校在厕所张贴七步洗手法、如厕行为要求、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科学小常识、防范校园欺凌等标语或宣传画,宣传卫生健康、科学、文化等知识,厕所已经成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场所。卫生厕所建设补齐了农村中小学“厕所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这一块短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是提升了中小学生文明素质。教育部将如厕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中小学生卫生健康意识更加普及。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已逐渐养成“讲秩序、不打闹,便后洗手,不乱涂乱画,正确使用冲水、洗手设施,节约用水”等行为习惯,增强了珍惜劳动成果、保护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文明意识。各地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把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意识传递给家长、传递给社会。
中小学改厕任务已基本完成,教育部将持续抓好中小学卫生厕所的建设管理维护和学生的文明教育,巩固中小学“厕所革命”的成效。
感谢刘昌亚司长,接下来我们请邹联克厅长介绍贵州省有关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牛辞胜岁,虎跃新程,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报告贵州省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下面我用两个“好”和两个“全面”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用好赢得未来的“大机遇”,全面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家都知道,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在脱贫攻坚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教育部的科学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始终坚持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紧扣“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个目标,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抓好一个核心指标,做好六项教育保障”的“1+6”工作思路,全省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的这场硬仗取得了全面胜利,顺利实现了“控辍保学一个不少、精准资助一个不漏、安置点配套学校一所不少、东西部教育协作一所不落”的“四个一”的目标。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的关键时刻,今年2月份,习到贵州视察,对贵州提出的“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事实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四新”总体要求,也对教育提出了“要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基础教育办学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认真贯彻的重要指示精神,贵州省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位谋划、持续作战,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奋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必然是乡村教育的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方面,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我们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继续压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固化优化强化控辍保学的机制,把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写入新修订的《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保持了政策不变、要求不降、力度不减,全省控辍保学保持常态化动态清零。我们高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9日,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巩固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等七大工程,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还始终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后续扶持工作,遴选一批优质学校,“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努力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打造成优质学校,让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
二是加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我们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今年以来,全省投入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就达到了155亿,惠及学生达到1119万人次,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我们还强化了教育经费保障。继续压缩各级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严格落实各级财政教育支出责任,督促各级政府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今年我们招聘了6974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培训农村教师8万多人次。我们今年还统筹协调了1万多名编制,用来补充全省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保障乡村教师按标准配备到位。我们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深化推进高校服务产业革命、校农结合,选聘首批产业导师100名,设立142个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项目,带动地方政府经济增收达到10亿。我们继续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经典润乡土”活动,举办“同语同心 乡村振兴”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累计播放量达到7.4亿次,投稿视频1万多条。
三是推动实现从“补短板”到“育特色”的转变,深化推进东西部教育协作。加强与东部对口支援贵州的广东省高位对接,我们签署了《粤黔教育教育共建100所协作帮扶示范学校协议》,召开全省教育系东西部协作粤黔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为实现内涵质量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受援学校实现靶向改革,彻底解决区域性教育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技能贵州”建设,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以贵州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技能贵州”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和学历技能双提升,确保实现未升入高中或者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都能接受中高职、技工教育。我们还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内涵发展,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工程,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重点立足贵州,围绕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好”和“全面”。
第二,把好时代发展“主脉搏”,全面实施中小学“厕所革命”助力打造优美文明校园。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近年来,我们省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厕所革命”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有关部委的部署,扎实抓好学校“厕所革命”,大力实施中小学改厕,切实解决学校厕所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问题,以“三个突出”助力建设优美文明校园。
一是提高站位,突出一体部署。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厕所革命”专题会,研究部署全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印发《贵州省各类学校厕所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
二是全面摸排,突出应改尽改。组织全省各地以学校为单位,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分校制定方案,做到应建尽建、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年以来,全省各地通过新建、改造、提质等方式,累计筹措投入资金11亿余元,完成各级各类学校厕所改造1.2万个,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如期实现学校“厕所革命”目标任务。
三是建管并重,突出育人特色。全省各地各校坚持建管结合,重在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管护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和培育厕所文化,加强对学生如厕行为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厕所文明”教育活动,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育文明生活习惯。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引导学生家长改进文明生活方式,以“小厕所”助推社会的大进步。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提升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把“倍感振奋”转化为“倍加勤奋”,把“倍感信心”转化为“倍加用心”,把“倍感压力”转化为“倍加努力”泛亚电竞,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值此新年到来之际,也祝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取得更大成绩。最后也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贵州教育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就简单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感谢邹联克厅长,接下来请麦均洪副书记介绍华南理工大学相关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尊敬的刘昌亚司长、续梅主任、邹联克厅长、马静校长,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受学校章熙春书记的委托,向大家汇报华南理工大学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做法和成果。
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华南理工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一直以来,学校深入贯彻习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和广东省的部署要求,举全校之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学校定点帮扶的云县成为云南省史上首次、滇西首批、临沧首个脱贫摘帽县,连续三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最高等次评价;学校帮助广东省孔美村从昔日的“毒品村”变成网红美丽乡村,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连续五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教育部最新部署要求,扎实推动定点帮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是在“巩固”上用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高标准推进帮扶任务落细落实泛亚电竞。习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学校切实落实帮扶责任,全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85.96万元,引进帮扶资金827.8万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2241人次,购买农产品352.59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045万元,真正做到责任不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有力助推帮扶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学校还与临沧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帮扶合作。
二是在“提升”上用力,着力发挥学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赋能帮扶地区高质量发展。相较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标,乡村振兴更需要人才和科技的支撑。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势,在前期帮助云县制定“1+5”全域旅游规划、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品牌联盟”、支持茅粮集团司岗里果酒技术开发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帮扶力度。成立定点帮扶专家小组,实施“规划咨询科技指导”“产业振兴科技引领”“人才振兴科技助力”三大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在云南省云县和广东省孔美村设立乡村振兴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入驻企业3家、达成入驻意向8家。召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会,校地双方就9大类28个项目达成帮扶意向,正在逐项推进落实。在孔美村设立大学生振兴乡村双创试验区,设立80万“双创”基金,已进驻“双创”团队3个、注册公司1家。科学规划孔美村“一院两区三线”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也获得了省市5000万的专项经费支持。
三是在“创新”上用力,发挥学校综合优势,积极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华工方案”。2020年,学校对八年定点帮扶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思考,组织编写《精准扶贫模式的高校探索——华南理工大学的实践与启示》丛书,提出了重教扶智、兴业扶产、振乡扶民“三扶一体”的“华工方案”。今年,我们结合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华工智慧”。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构建“碳中和新乡村”的帮扶模式,即以高校智库和科技为支撑,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进而发展新能源、推进碳交易,促进乡村生态资源转化为资产。学校研究团队和相关企业合作,推动渔光互补综合示范基地建设等2万余亩,建设8000户农户改造光伏阳光亭等。目前“碳中和新乡村”模式已在广东、云南等多地推行,撬动超过40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华南理工大学将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发挥学校独特优势和资源,持续深入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努力为助推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也感谢教育部和发展规划司一直以来对我们学校的大力支持。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位村小学的校长马静。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目前有12个教学班,360多名学生。虽然位于农村,但我们的学校朝气蓬勃,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得到村民和家长的认可。
2019年以来,我们县积极落实教育部等部委中小学“厕所革命”行动计划,将校园“改厕”工作列为重要民生工程,投入1335万元,把全县149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厕所全部改成了水冲式卫生厕所,校园厕所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特别是我们县各学校师生自己动手对厕所及周边的环境进行美化,一厕一特色,赋予厕所文化内涵。旧校厕换新颜,变成了校园内的一道风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意识得到了提升。今天和大家介绍我们建好、用好学校厕所的故事。
一是建好卫生厕所,改善如厕条件。我们学校厕所改造前是旱厕,卫生条件差,特别是到夏天蚊蝇多,异味大,学生上厕所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儿。2020年,县政府将我们学校列入厕所改造范围,并与我们县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中厕所改造工作同步安排。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卫生厕所,加装了铝合金门窗,安装了排风扇,避免了蚊蝇进入,实现了通风采光无异味;安装了蹲位隔板和厕门,有效保护了孩子们的隐私;女生厕所增加了蹲位数量,男生厕所设置了独立小便斗并安装隔板;厕所配备了独立的洗手池,方便了学生清洗。通过改造,厕所达到了安全、卫生、实用的要求,彻底改变了厕所环境卫生。
二是聚焦学生主体,发挥育人功能。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是孩子们的成长阵地。我们大位村小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各个场所的育人功能。在音乐教室,孩子们接受着“古韵国风”特色音乐校本课程的熏陶;在大课间的操场,孩子们传习着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结合新厕所建设,我们探索赋予厕所培育孩子们远大梦想的功能,结合我校“以美育人,爱党爱国”的教育理念,我们学校美术老师自己动手,以厕所墙壁和屋顶为画布,彩绘出激发孩子们梦想的空间。男生厕所是蓝天白云,寓意心胸豁达,天地广阔;女生厕所是梦幻星空,寓意充满希望,勇于探索。同时,我们将厕所旁边的教学楼墙壁彩绘成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图案,厕所及周边空间整体设计成“科技梦•中国梦”,使厕所外墙与教学楼、办公楼墙体的航天火箭、天宫空间站设计相互辉映。我们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由学生将厕所男女标识牌设计捏制成火星、水星等星球形状。我们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航天梦、科技梦、强国梦的种子,厚植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是用好卫生厕所,提升文明风尚。我们学校落实德育工作要求,培养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明如厕意识、劳动意识,我们的老师把握小学生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记忆的方式,自编自创琅琅上口的大位村小学《如厕三字经》:“位小娃,讲礼仪,如厕歌,要记牢;脚步轻,有秩序,排排队,不着急;打开门,轻轻推,关上门,蹲好位;如厕后,快冲洗,如厕纸,归纸篓;七步法,来洗手,手上水,莫乱甩”。学校把清洁厕所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安排高年级学生轮流值日,打扫维护厕所卫生,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习掌握如厕注意事项,尊重爱惜哥哥姐姐的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我们还经常开展“小厕所、大文明”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提高文明意识的心得,不断促进自己进步。我们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改造后的厕所一经亮相,深受学生喜爱,村里的家长也都来参观,一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片街坊邻居,让卫生文明之风在乡间流动,为乡村文明作贡献。
学校厕所是一面镜子,是极具影响力的“教育环境”,时刻展示着教育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管理与教育并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共建共享“净、美、雅”文明舒适的如厕环境,让小小厕所在学校育人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现在我们学校孩子们的文明习惯越来越好,校园的新风尚也越来越浓。他们变得眼里有光、言谈得体,仪态大方。很多人说,这里的孩子不像农村娃!谢谢大家。
在刚才的介绍中提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启动了服务乡村振兴和创新试验的工作,请问这项工作考虑的定位是什么样的?另外请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目前的最新进展情况。谢谢。
感谢您提问,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部分,一会儿麦书记也能回答一部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高等学校的作用会发挥得越来越巨大。实际上,脱贫攻坚是有明确的指标要求的,有明确的时限要求,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如果想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必须要实现乡村振兴。这个过程中要振兴,里面的文章就很多。
经济条件,包括资金的注入是一部分,更大程度上需要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发挥他们的科技、人才、智力以及理念等各方面的优势,来促进乡村五大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现在整个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紧紧围绕着这五大振兴在开展。我们的定位就是,要利用高校的资源,利用高校的优势,来助力乡村最终能实现振兴。按照习的要求,五大振兴方面做的事情,目前真是看到了一些比较喜人的成果,我给大家简单举一些例子。
比如说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目前在全国15个省建了25个,这个工作站的特点是,他们发挥校友的资源,长期有人在工作站里,来解决乡村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补充需要的理念、需要的文化及各方面力量。应该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见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成果。
再举一个比较生动的例子,西安电子科大在乡村振兴过程当中搞了一个奶山羊智能养殖,用AI技术控制奶山羊的整个养殖过程,包括喂饲料、成长记录、生病状况等,都采用了现代的智能技术,科技的力量远比靠经验摸索更加科学,成果也更加丰硕。
刚才麦书记也讲了,在生态振兴当中,华南理工大学在碳中和的研究方面已经撬动了企业的400亿资金,这是了不得的事情,这也是生态振兴当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另外,乡村组织振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要提升乡村的治理能力,要提升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整个水平。比如,中国政法大学专门建设了“法治文化示范村”,和乡村一起探讨,怎么样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再比如,中国药科大学推进“院镇共建、支部结对、党员结亲”党建帮扶模式。如果能够巩固住乡村的党组织,发挥他们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政权将会更加牢固。我就简单说这些,也可以请麦书记说说更生动的例子。
谢谢刘司长,我也跟媒体朋友介绍一下我们“碳中和新乡村”,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发展新能源,撬动乡村生态资源资产化。比如农村有些鱼塘、屋顶、山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渔光互补等,具体是在上面做一些光伏发电设施,增加村集体和农户的收益。
二是评估绿碳汇。比如村里面有多少山林,组织技术、人才进行评估,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核查,然后转化为碳汇的资产,进入碳交易市场,实现生态资源的变现。
三是设立绿基金。推动校友基金会和央企资本的合作,创建了第一支“碳中和新乡村”基金,重点投向这些项目,农户基本不用出钱,就有收益。
我昨天在广东省孔美村也参加了一个活动,叫做“我在孔美有三分地”,这个项目也可以给大家汇报一下。初期学生创业团队把孔美村的一些地,比如十平方,每年收一千块钱,实现订单式的种菜。后面我们会逐步的在菜地里放置一些摄像设备实时观察,比如你想种番茄、芥兰等,可以让农户帮你种,收获的时候,农村工作队队员把蔬果运回来,大家来分享,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目前,广东省正在实行“助镇帮镇扶村”的方式,我们帮扶的孔美村昔日是“毒品村”,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美丽乡村的改造。在乡村帮扶这一块,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方案,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谢谢。
我补充一句,就是碳中和,过去我们说绿色生态,可能感觉不到它会成为现实当中的经济收益,但是现在就有了。专业机构评估完,说这个可以中和多少碳,这个碳的指标就可以使用,这个指标就可以成为直接的经济收入。所以碳中和的概念是,有些我们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生态经济,可以致富、可以振兴。
贵州省山区比较多,请问在山区农村学校是怎么样解决粪污处理、供水污水设施不足这些问题的?谢谢。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贵州在农村学校改厕过程中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贵州地形很复杂,山高路陡,用水比较困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主要结合贵州的实际,从三个方面着力。第一,着力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我们结合全省各地学校的区位、周边的基础设施,还有用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坚持一体化的思维,整体谋划和完善学校给排水管网和化储粪池、隔油池、污水处理系统、蓄水池、水窖等等基础设施和必备设施,确保学校给水和排水正常,保障学校的基本生活用水泛亚电竞,还有雨污分流的排放。
第二,着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贵州地形确实很复杂,所以我们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解决这些问题。在粪污处理方面,我们经三格式化粪池过滤净化之后,接入乡镇的排污管网,集中处理之后按规定的沟渠和方向来排放。如果没有办法接入乡镇管网的学校,在三格式化粪池出口处深挖土炕,在土炕当中铺设自然砂、鹅卵石,经过再次过滤沉淀之后,再排入到周边耕地的蓄水池,用于浇灌农作物。对于水源有限和缺乏排污系统的农村学校,我们采取对厕所定时消毒杀虫,通过家政公司或者当地农户进行定期的清淘粪污后用作农作物绿色肥料,比如安顺、黔南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的。
在学校用水方面,有的学校和乡镇村民组织的安全饮水工程相结合,将学校纳入统一水网改造的范畴,有的学校通过管道,将村里的山泉水源引到学校的蓄水池或者水窖,以及建立独立的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和平时管网供水充沛的时候就多蓄点水,保障学校生活用水的需要。在污水排放方面,我们有些地方和学校把食堂等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多层分隔物理净化之后再接入乡镇排污管网集中处理。如果学校周边没有排污管网的,经过过滤沉淀之后,排入耕地或者山林当中自然渗入,或者排入周边耕地的蓄水池,用于浇灌农作物。有的地方和学校还采取新增沉淀池或者沉沙井,沉淀池当中加入生石灰,污水经沉淀之后分解、消毒、过滤之后,自然排放到村寨的排水沟里。所以我们是因地制宜,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用不同的措施。
第三,着力多措并举、确保安全。我们全省各地学校加强管护、适时排查、定期消杀、规范处理、强化督查等措施,落实相关安全要求和底线要求,确保用水安全达标,排污安全达标,切实提高校园环境卫生的质量,维护师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张贴宣传标语、组织演讲比赛等方式,加强节能减排环保宣传教育,积极营造绿色健康的校园环境。
总之,刚才这位记者所提的问题确实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厕所革命当中面临的很大问题,特别是对山区的学校来说,难度是比较大。但是我们也鼓励各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不断破解这个难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整体推进还是非常有效的,我们通过这样的改革工作,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谢谢。
我们注意到,农村户厕、旅游景区厕所也相继推行“厕所革命”,请问我们中小学“厕所革命”有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中小学校的厕所革命,实际上是一件意义非常深远的工作,它跟其他领域的改厕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还不一样。首先,它主要还是在农村地区。我曾经参加过农村中小学14项办学条件达标的督查工作,到农村的中小学里面去,按照学校在校生规模数厕所的厕位,那可能是我这辈子数厕所厕位最多的一次。这是14项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当时看的时候,确实条件非常差,特别是农村学校旱厕蹲位不够、男女蹲位比例不合理、地面高低不平、容易积水、设施不全,就是简易条件下也是设施不全。习提出厕所革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情,农村中小学特别如此。它首先是一个文明问题,要建设强大的国家,文明最基础的短板都在农村,农村中小学改厕,从如厕开始就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公物的文明意识。
有些农村中小学的厕所体现了一定的设计理念,刚才马静校长也讲了,厕所建设可以和学校的氛围结合起来。我们现在改的主要还是非卫生厕所,我们有些地方还做不到全部改成水厕。农村中小学改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升整个农村文明的程度,刚才最典型的一句话叫做“小手拉大手”,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养成了文明的习惯,一定会影响到家庭。
我们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的习惯,一定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谢谢。
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理解,习提出的“厕所革命”,是小切口,大改革,通过对厕所的改造,提升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一是通过厕所革命,改善了农村学校学习生活环境,贵州很多农村学校原来都是旱厕,甚至有些学校就没有卫生厕所。二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厕以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孕育了一种文明,因为厕所改造之后,整个校园文明就有了很大提升。四是对乡村文明的振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通过厕所革命之后,让广大的老百姓和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孩子的关心,对未来的关心。
麦书记,刚刚听您介绍了很多内容,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又地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学校在发挥学校科技、人才、智力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学校是“双一流”建设的A类高校,建校以来一直是教育部部属高校,我们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现在有8个学科在全国排名前10位,有4个学科领域进入了ESI的千分之一,我们的很多学科,像轻工、食品、建筑、材料、环境,都跟乡村振兴建设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学校现在有28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有208个部省级的科研机构。我们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像我们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有效专利的拥有量,都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我们统计了一下,2009年以来,我们学校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的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我们应用性成果方面还是非常多的,实力也比较雄厚。
在人才培养方面,像创新创业这一块,举几个例子,像我们彩电三巨头,也就是无线级,李东生TCL,黄宏生创维集团,还有陈伟荣康佳。另外,我们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黄埔军校”,像小鹏汽车何小鹏,还有宁德时代CEO曾毓群,威马汽车沈晖,都是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我们统计了一下,由华工校友创立和领导的上市公司有300家,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就有超过200家,我们一直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和“工程师的摇篮”,我们在学科、科技、校友方面,这些优势资源都是我们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的底气和力量的支撑。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发挥这些优势,用好这些资源,来助力乡村振兴。刚才我举的几个例子,一个是我们在云县的茅粮集团,在那里有个专家工作室,我们食品学科在US News排名全球第一,我们开发的司岗里果酒,在2017到2019年为企业带来了9000多万的经济效益。另外,我们在云县组织了四个学院,十多名专家进行“1+5”的全域旅游规划,这也是我们做的比较早的一个规划,为他们全域旅游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和施工图,受到了云县和临沧市的大力肯定,我们这个项目也获得了教育部脱贫攻坚的十大典型项目。另外,我们还在云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的品牌联盟,把他们的一些当地特色的资源,如云县的云鸡、云酒、云茶、云游、云水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很多的产值。
还有刚才介绍的,我们和农业农村厅联合共建了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我们做了一些民宿,做乡村面貌的整治,还有村镇的规划等等,也探索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乡镇模式,在一百多个乡镇进行实践,也是做得非常好的一个成果。另外,我们注意发挥校友资源,比如刚刚我们章熙春书记去了云县,跟他们对接,我们的校友,白云电器的胡董事长,当场就捐资一百万,进行帮扶工作。所以,这是利用我们本身的一些资源,去做的一些事情,也是推动了帮扶地区实现了发展动力、发展活力和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泛亚电竞,形成我们具有华工特色的帮扶模式。
刚才这个问题确实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前面讲过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完全不一样的,乡村振兴是有“振兴”这个核心词,振兴是有很多事情需要研究的。刚才麦书记讲到,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专门进行“乡村学”交叉学科建设。实际上,在乡村振兴的阶段,不仅要有实践,更大程度上要进行理论研究,要研究乡村振兴的理论、理念、路径、方法。所以在乡村振兴研究方面,更能发挥高等学校的智力、科技和各方面高端资源集合的作用。
这个问题想提给来自基层的马静校长。我们注意到,厕所革命改变的不仅是环境,孩子们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中小学改厕工作对提升学生文明素质有哪些效果。谢谢。
好,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也非常感谢大家对农村教育的关注。通过中小学厕所革命,我们学校学生的文明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学校之前也是旱厕,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在卫生习惯上也比较差,有些孩子上完厕所后,用过的手纸也不入篓,也不洗手,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改厕后,学校利用我们的“红领巾广播站”,引导教育学生规范如厕。现在我们孩子们用过的手纸知道入篓,上完厕所之后也及时洗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如厕习惯。厕所环境洁净,当然大家的心情也就愉悦了。
其次,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厕所本身就是个公共场所,要是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维护,于是我们就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管理,打扫厕所卫生,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规范如厕,还体会到要爱惜哥哥姐姐的劳动成果,高年级的学生自发当起了如厕的监督员、疏导员,通过人人参与,也真正领悟到了“校园是我家”。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就慢慢建立了起来。
最后是孩子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随着我们学校厕所变得干净、卫生,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厕所就应该是很干净、卫生,这种观念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树立了起来。孩子们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等文明意识,还有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的健康意识更强了。这是我们改厕后我在学校里和孩子们交往,觉得孩子们发生了以上的一些变化。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厕所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在我们的校园文化里会更有特色,也感谢大家对农村教育的支持。谢谢。
好,我们答问环节就到这里。最后,再次向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于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大家深入践行“四力”,第一时间把最权威、最新鲜的教育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帮助我们讲好教育故事,使全社会能够更加关心、理解和支持教育工作。我想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共同呵护祖国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最后,也提前预祝各位新年快乐,一切顺利!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